10月14日下午,濟南大學非洲研究中心舉辦了題為“客觀認識非洲:非洲研究的前提與基礎”的講座,邀請中國非洲史研究會名譽會長,、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非洲通史9-11卷國際科學委員會副主席,、北京大學李安山教授主講,,講座由外國語學院院長宋慶偉主持,,國際教育交流學院院長孫巖梅、學校對非洲研究感興趣的教師,、外國語學院非洲研究中心教師,、非洲留學生和在讀研究生參加了本次講座。

李安山從事實誤解,、自然饋贈,、原始富足,、歷史遺產、改革先鋒,、知識精英,、區(qū)域國別研究七個方面對非洲文明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述。他首先詳細解釋了人們對非洲的八大誤解,,例如非洲大陸的國家,、非洲人都是黑人、非洲的構成部分,、非洲移民的來歷,、撒哈拉地區(qū)是一片沙漠、加納帝國是加納的前身,、馬里帝國是馬里的前身,、貝寧王國是貝寧的前身等,對這些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批判,。進而強調,,非洲有多項可稱世界之最的自然饋贈,也有與人類起源和發(fā)展息息相關的文明優(yōu)勢和歷史遺產,。在縱觀非洲發(fā)展的現狀,、挑戰(zhàn)和機遇的基礎上,,他提出了區(qū)域國別研究的當代戰(zhàn)略意義,。不論是從資源、歷史和道義角度,,還是從商品市場與投資以及國際政治的戰(zhàn)略意義角度,,都應該加強區(qū)域國別學的研究。
最后,,李安山總結,,“非洲需要中國,中國更需要非洲”,。在專家講座結束后,,多位躊躇滿志的教師,從講座中的啟發(fā)性要點以及自身目前在非洲研究課題中遇到的問題出發(fā),,與李安山進行了深入交流,。宋慶偉在總結中,勉勵外國語學院教師要緊跟改革先鋒研究,,結合智庫機構新形勢,,加強同非洲友好交往和互學互鑒,開展課題研究,、學術交流,、著作出版等多種形式的合作,,共同打造全省高質量發(fā)展和對外開放的新高地,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此次講座是外國語學院推動國內非洲有關學科建設和非洲研究發(fā)展的重要舉措之一,,引發(fā)了教師和廣大同學們對非洲課題研究等方面的進一步思考,并致力于學以致用,,為學校師生開展非洲研究提供了既有長遠眼光又切實可行的解決途徑,,有助于促進學校整體科研工作的高質量發(fā)展。
撰稿:戴琳 編輯:張雅靜 編輯:張偉